椅凳
弯材四出头官帽椅
靠背板浮雕花纹一朵,由朵云双螭组合而成,刀法虽精,尚为明代椅具所常有。此椅特点不在此而在构件细、弯度大。弯而细的构件必须用粗大的木料才能做出。也就是说,此椅原本可以做得很粗硕,形如今状,但当时却不惜耗费工料,把它做成纤细,柔婉动人的特殊效果。
灯挂椅
灯挂椅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椅盘下安罗锅枨加矮老而不安牙条,透光疏朗,更觉空灵。弯弧的圆材搭脑与后腿圆材上截以飘肩榫交接,下截穿过椅盘成为方材腿足。木纹华美的一弯靠背板上端嵌入搭脑下方,下端嵌入椅盘后大边。椅盘格角榫攒边框,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用旧席是更替品。下有二根托带支承。椅盘边抹上下压线,中起混面。方材前腿上出双榫纳入椅盘边框。腿足间座面下前方与左右两边安方材直枨与罗锅枨,加二根作肩装入的矮老。后方为短素牙子。
有束腰马蹄足禅凳
此凳体型比一般方凳大很多,是坐具中特别适合供人盘膝而坐之例,称为禅凳。凳面椅盘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抹头可见透榫。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用旧席是更替品,下有一双直带支承。边抹冰盘沿中部打一洼槽,下内缩至底压一窄平线。束腰与沿边起线直牙条一木连作,以抱肩榫与同样沿边起线腿足结合,腿足顶端出双榫纳入凳面边框底部,下展至底为线条明练的马蹄足。牙条下有罗锅枨稍稍退后安装,以榫卯与腿足结合。
扇面形南官帽椅
无束腰小方凳
小方凳无束腰,直腿足。原物现藏上海博物馆,是王世襄先生旧藏,经庄先生之手捐给了上博,器型和用途点评王老在珍赏上有相关介绍。《明式家具珍赏》:28X28、高26厘米。成对之一。 小方櫈和明黄花梨无束腰长方凳相比大小相去悬殊,而用材粗细并未大减,因而显得格外质朴,天真无邪,有憨稚之趣,弥觉可爱。数十年仅见此一对,是黄花梨家具的难得小品。
禅椅
椅盘甚大,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坐,故名曰禅椅。椅盘下安罗锅枨加矮老(枨子上的小立柱),足底用步步高(步步高式: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赶枨。该椅体形硕大,用料单细。从古代家具发展的演变来看,禅椅恰好处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齐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间,是传统家具演进过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无束腰直腿足长方凳
无束腰直足是明式杌凳最基本形式之一。凳面藤编软屉,凳盘混面压边线,腿足直落地面,无马蹄,断面外圆里方,方圆相交处起边线,侧脚显著,其造型亦源于古代建筑大木梁架结构。正面直枨一根,侧面两根。素牙子,起边线,牙头有小小委角。此杌凳骨架开张,线脚简练,比例适当,神态淳朴而稳重,具有明显的明代家具的神韵。在同类杌凳中,它是用料最充裕,比例最协调,制作最精美的一种。
直搭脑四出头官帽椅
搭脑和扶手圆直,直联帮棍上细下粗,安在扶手正中。所有构件中只有前腿椅面上面的鹅脖微向前弯、后腿上部向后微弯,其余均为平直。座面下施罗锅枨加矮老,均起为剑脊棱,椅面为硬屉起鼓落堂,下安双透榫穿带,使椅子正面有视觉上的变化,同时使家具更加牢固。椅面攒框也非传统的大边出榫,抹头凿眼的攒接方式。
寿字纹圈椅
此圈椅在明代传世的众多圈椅中是设计比较成功的一件。椅子的四根圆直腿向中心倾斜,穿过座屉直抵圈椅四角,成为圈椅稳定的支柱,且通过自身的圆形截面与圈椅的造型因素发生内在的联系。而靠背板和镰把棍都设计成曲线,构成圈椅在垂直方向上的衬托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