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
上海博物馆里王世襄旧藏的两件“有人情味儿”的无束腰凳
从《明式家具珍赏》封面的那把圈椅说起二
五足内卷圆香几
此圆几在束腰以下,仍用插肩榫结构使牙腿结合,与鼓腿彭牙式无异。但肩部及腿子表面平坦,沿着边缘起阳线,顺腿而下,十分醒目。腿子自肩部以下向外鼓出后,直至下端,始向内卷转,落在托泥上。因而整体造型如一大木瓜,和一般的三弯腿香几大异。它不仅在香几中是变体,在其他家具中也罕见,只有清代小型文玩的台座,有时会采用近似的造法。几足原来都有霸王枨,脱散后未在再安配而将榫眼堵没,痕迹犹在。香几因有托泥,故并不需要霸王枨来加固。有了反而破坏圆婉简洁的造型。霸王枨脱落而未再补配,可能是出于上述原因。
弯材四出头官帽椅
靠背板浮雕花纹一朵,由朵云双螭组合而成,刀法虽精,尚为明代椅具所常有。此椅特点不在此而在构件细、弯度大。弯而细的构件必须用粗大的木料才能做出。也就是说,此椅原本可以做得很粗硕,形如今状,但当时却不惜耗费工料,把它做成纤细,柔婉动人的特殊效果。
上博藏品明黄花梨五足内卷霸王枨圆香几的前世今生
王世襄先生在《怀念梦家》一文中写道:“梦家买到一具明黄花梨五足圆香几,我爱极了。我说:‘你多少钱买的,加十倍让给我。’抱起来想夺门而出。梦家说:‘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门拦住。”两位收藏界大师为一具香几你争我抢(自然也是闹着玩),梦家甚至做老鸡护小鸡状,该是多么可爱啊!
上海博物馆的黄花梨插肩榫翘头案与插肩榫粗解
面板一块玉,翘头与抹头一木连做。沿着牙、腿边缘起灯草线,腿足正中起“两炷香”线。插肩榫两侧在牙条上各锼卷云一朵,妙在卷云稍稍向内倾仄,云下又生出小小钩尖。案足在肩下不远处,做出花叶轮廓,在其宽出的部位,凿眼安横枨两根。足端雕卷云纹。
一块玉插肩榫翘头案
案型为典型明式代表作,案面近4厘米厚的独板殊为难得,小翘头与抹头一木另安;面下插肩榫是案形结构的两种基本造法之一,即在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但牙条和腿足的形式,在传世的黄花梨条案中仅见此例,不类其他明式家具多能找到同胞兄弟。此次首博黄花梨展,有件同样器型的案子,未经鉴真,不能等同对待。
风车式都承盘
都承盘,也叫文盘。方形,风车式井字栏杆,下设抽屉两具。器小巧精致,自然博古,风雅之至,为文人雅士陈设小件文玩的一种案头小器。书房用具是传统文人案头的珍藏,是他们心灵思想的物化体现,表观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学识修养和文化品位。
打造明式书房不可或缺的书架
书斋内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等书,钟、王、颜、柳名人字帖,《草堂诗余》、《正续花间集》、《历代词府》等闲文散集。弃俗事扰乱心神,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宁静,从学问中获得人生之乐趣。